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首页 | 

皓首策杖走天山——王震晚年关心新疆往事(下)
原文刊登于 《经济导刊》2021年7月刊


/李慎明*

 

倾注经济发展建设美好边疆

19809月至10月王震率中央慰问团在新疆慰问期间,深刻感到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稳定新疆局势、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赴疆归来后,他在给中央的《汇报提纲》中说:“新疆占我国版图的1/6,是我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之一。新疆雪山积雪径流量就有千亿立方米可供贮留引灌,石油、天然气、水力、煤炭蕴藏量都很丰富。工农业生产建设现已有了一定基础。只要奋发图强建‘四化’,全力发展生产,对稳定整个政治局势,是重要关键。因此,要把新疆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建设及开发上。”

198115日,在中央召开的新疆问题座谈会上,王震回顾了新中国建立后新疆建设的历程,满怀激情地说:“要让新疆成为中国最好的、最富裕的、最美丽的地方!”第一次赴新疆返回后,王震即向中央建议由十多个部委抽调专人,组成中央赴新疆巡视团,对口考查新疆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中央批准了王震的建议。

19815月中旬,王震作为中央巡视团团长,亲率七位副部长和几十名部门领导、专家成行。

在赴新疆的飞机上,王震向随行的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专家深情地回忆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勉励他进疆后要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情景,介绍了新疆的历史和现状;要求大家要不辞辛劳,尽心竭力,为新疆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到达新疆后,各个专业调研组分赴新疆各地调查研究历时一个月,分别对开发新疆的水利、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矿产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的部门现场办公,当即解决问题;有的返回北京后向所在部委汇报,迅速开展研究,上报列入国家“六五”计划。

王震先行听取了近四个小时的汇报。他说,新疆的经济建设,要立足于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不要指望一切都靠国家的支援,请求国家解决的应是新疆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而自己又解决不了的。

在王震的亲自安排下,从617日至76日,新疆赴京汇报组先后向国家计委等十多个部门作了汇报。通过这次汇报,较快地解决了新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林业、商业、人才等六个方面的20余个问题。对事关新疆经济建设全局的重点项目,王震都是直接过问,千方百计促成。

当时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当王震得知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项目于198011月列入停缓建项目时,十分着急。1981519日上午,王震来到施工现场。当看到花费2.3亿元人民币从日本、荷兰购进的成套设备堆放在40公顷施工现场的简易仓库内或露天摆放,从四川等地调集的二千余名专业施工人员无所事事时,心里更是“上火”。他深知,新疆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该项目建成后,全疆每年仅增产的粮、棉、油、甜菜等便可达十多亿元,农业产值可增长30%以上,每年可增加工业产值1.8亿元,向国家多缴利税近一亿元。王震挥着手杖“咚咚”地敲击着地面:“我要骂人哩!我也知道,骂人不文明。这样停缓建,长此以往,两个多亿的设备就会变成一堆堆废铁!几千名施工人员还得发工资。不一鼓作气建成,损失太大!国民经济要调整,但决不能一刀切。”接着,王震要来纸笔,急速写道:“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各同志:新疆建大化肥计划已是20年了。现在设备基本进入厂址,加强领导,加速施工,讲求质量,动员建设。以增加粮、棉、糖、油、肉、奶人民生活必需物资,以巩固国防,振兴中华。切切此令。”

返京后,王震又向国务院有关领导详细陈述了续建的理由。不久,新疆大化肥项目工程正式开工。198263日,王震又一次亲临视察了这项工程。1986731日,大化肥装置一次试车投产成功。从锅炉点火到出化肥尿素,只用了102天,与国内同类装置比,试运行时间最短,国内投资比预算节省了二千余万元。闻此喜讯,王震特致电祝贺。目前,这一建设项目正在新疆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震还批示或直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乌苏至阿拉山口段北疆铁路第二期工程列入1988年国家计划和240双公里正线钢轨、60双公里站线旧轨等问题,加快了北疆铁路及“欧亚大陆桥”的建设进度。

南疆铁路、南疆油田、可可托海铜镍矿和黄金开采等,都凝聚着王震的心血。对看准的工农业新技术,王震则奔走呼号,全力推广。

70年代以来,王震积极倡导石河子垦区进行地膜植棉试验。1981112日,王震在视察石河子垦区时,得知地膜棉试验田亩产270斤时,非常高兴。他亲自到田间察看,又召集科技干部和垦区领导座谈,对石河子垦区领导说:“地膜栽培省水,发育早,杂草也长不出来,病虫害少,要大力推广。甜菜也可以试验地膜栽培。对地膜要注意回收再用,不行就回收再生,不要污染土壤。”

在接见石河子新湖农场场长黄金山时,王震鼓励他将当年3.5万亩棉田全部改种地膜棉。当黄金山担心太费工时,王震说:“你们原定1981年棉花亩产70斤,搞地膜可以翻番甚至更多,利润相当可观。你们有20多万职工,劳动力充裕,完全可以做到。”王震又专门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给新疆垦区安排了农用薄膜。

1981813日,王震陪同邓小平来到石河子总场一分场视察。望着近一人高长势喜人的地膜棉,邓小平称赞说:“王胡子你来新疆带了个头,把地膜推开了!”

1981121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以《王震以老军垦的名义签订合同鼓励职工生产》为题报导了新湖农场全面丰收,首次盈利的喜讯:“新湖农场从1963年建场以来,连续18年亏损。1981年在王震同志的亲切指导和巨大鼓舞下,全场上下齐努力,大搞科学种田,采用地膜植棉,一年扭亏为盈。全年生产利润达四百多万元。仅棉花一项就盈利232万元,超过与王震同志签订的合同书上150万元的利润指标。奎屯农垦局地膜棉也取得大面积高产的好成绩。接着,王震又专门给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写信,建议在全国普遍推广,从而把棉粮以及蔬菜等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王震为加强新疆同内地省市区,同港澳台地区,同日本、欧美国家的经济技术协作,扩大新疆的对外开放而尽心竭力。王震指示新疆组派精干的参观访问团、经贸洽谈团、高新技术和资金项目引进团赴内地、港澳台和国外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他到深圳等经济特区考察,到日本、美国访问时,总不忘鼓励国内外企业到新疆投资。他还直接促成新疆兵团向日本北海道派遣数百名研修生,从日本引进先进纺织设备改造新疆纺织企业。

1984630日,王震亲自陪同日本前外相伊东正义等32位日本知名人士赴新疆访问,考察洽谈有关项目。

新疆天山毛纺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纺织行业第一个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王震对这一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支持关注,协调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到王震去世时,天山毛纺厂已五次荣获“全国十佳中外合资企业”称号,产品屡获金奖,畅销国内外。

王震关心新疆的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他说,新疆是全国的几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也要大发展。牧业生产要实现机械化,畜产品加工,特别是肉食品、奶制品加工要尽快实现机械化。发展畜牧业不能只靠天然草场,还要发展牧业水利,大搞人工草场,搞好草原基本建设。王震还指示,汉族群众要多养猪。猪繁殖快,一年两窝,一窝七八头。要养牛,有肉牛也要有奶牛,这样既可喝奶、吃牛肉,又可增加肥料。还要养鸡、鸭、鹅和兔、水獭、旱獭等。要培养畜牧专家,引进胚胎移植新技术,要发展生物学工程、遗传学工程,要搞体外繁殖。王震还说,新疆要成立一个葡萄酒研究所,要搞一个全国第一流的葡萄酒厂。

 

王震关心新疆的科技教育事业。他多次说过,科技教育事业搞不好,新疆经济建设事业就没有后劲。视察期间,他多次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十多个科研教学单位和数百名专家交谈,勉励他们为新疆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在他的直接关怀下,198210月,新疆石油学院正式恢复挂牌。目前,学院已培养出上万名专业人才,活跃在疆内外大小油田和化工企业。

王震还提出:新疆名胜古迹很多,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不要把王母娘娘洗脚盆里的水(指天池)弄脏了。他的这些指示和设想,现在已经或正在新疆落实。

鼓励扎根边疆 忠骨播撒天山

改革开放后,新疆与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新疆社会局势一度不稳,一些人不安心新疆,要求调回内地,有的科技人员也已“孔雀东南飞”。

198011月初开始,阿克苏地区数千名上海支边青年聚集在阿克苏市区,要求迁回上海。

1115日晚,王震打电话给自治区党委书记汪锋说:请转告阿克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闻他们聚众闹事,甚表不安……上海知青是我亲自办理入疆的,我要自始至终对国家的支边青年依法负责到底。”1119日,王震向党中央、国务院递交报告:我本人请求前往进行安抚,遵循国家政策法纪,妥善处理。”中央考虑到王震10月中旬才从新疆回来,不久前又作了膀胱癌手术,身体虚弱,没有批准他的请求,决定由国务院派出工作组前往调解。1226日,中央书记处讨论阿克苏上海支青闹事问题,王震再次请求赴疆。

1981118日,王震飞抵乌鲁木齐。14日、16日,王震两次与几十名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座谈。不少人说,现在雷锋精神不吃香了,南泥湾传统被说成了“老皇历”没人再提倡了,共产主义精神也不讲了,甚至连爱国主义精神也被淡漠了;部分领导干部搞不正之风,带头把孩子调往内地或安排到非生产单位,造成极坏影响。这些现象的产生致使部分青年迷失了正确方向,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乘虚而入。

进一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王震语重心长地说:“新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金属矿藏,煤炭比山西还多,塔里木盆地是全国少有的富油富气宝地。还有广大的土地资源。新疆面积占全国的1/6,而人口只占全国的1%,从内地动员一部分青壮年和知识青年来开发新疆是正确的,你们进行的事业是光荣的。

“上海青年到新疆已经十七八年了,和解放军、老垦荒队员一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把过去的荒滩、沙漠、盐碱、沼泽建设成了美好的田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新疆农垦系统总人口有220万人,耕地面积占22%1980年总产值占全疆的23%,这是一支了不起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现在国家经济有困难,上海也在搞经济调整,还有很多待业人员要安排。你们这么多人回去,上海受得了吗?当然,国家也要关心你们的生活,关心你们的实际问题,该解决的有可能解决的还是要解决。你们现在辛苦一些,是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过得好一些。中华好儿女志在四方,你们要爱社会主义,爱自己的祖国,要有雄心壮志,要有远大抱负,要建设好新疆,为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上海青年要为上海人、为中国人争气,要为上海留下一篇光荣的历史。”

王震的讲话感人肺腑,引起强烈反响,激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此后,不少人给王震来电来函表示:青春无悔安心边疆,艰苦奋斗奉献终身。

对不安心边疆的老同志,王震同样进行甚至是更严厉的批评。19818月,王震在新疆视察期间,一位当年随王震一道长征后又一起进疆的老同志前来看望王震,当王震听说这位老同志在1974年就调回老家湖南工作后,便劈头盖脸地批评说:“你雪山草地都走过来了,你就一定要死在家乡呀?战争年代,谁想过自己的骨头一定要扔到哪里哟!哪里不能埋忠骨。西汉的张骞到过新疆,东汉的班超,班超的儿子班勇,清朝的林则徐以及左宗棠,都曾来到新疆。这些封建社会的爱国志士都能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西出阳关,来到边塞,为开发、繁荣和保卫边疆尽心尽力,我们有的老战士、老党员却开起了小差!”

这位老同志被批评得满面通红,连声说:“我错了,我错了,我做自我批评!我还有三个孩子在新疆,我向您老保证,我一定教育他们安心新疆,扎根新疆!”王震这才说:“好,咱们一言为定,你一定要‘将功补过’!”

在新疆每次重要的讲话中,王震都要勉励汉族同志热爱边疆,把新疆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经常引用左宗棠驻守新疆时同乡所赠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鼓励大家在祖国西北边陲建功立业。

198210月,《光明日报》刊载新疆大学副教授夏熙提出的报纸应加强对默默无闻在祖国连续奉献多年的“老边疆”进行褒奖的建议,王震看到当即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信,信中说:“我极赞成在新疆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发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子子孙孙定居边疆,以实际行动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实边政策,有如移民实边、屯垦戍边、屯垦实边,援助和团结边疆各民族,共同建设和繁荣边疆。中华民族古代先人,诸多学士、军人、巾帼英雄与边疆中华各兄弟民族结识交往,结姻亲戚,这种可歌事迹见之史书,闻之民间传奇,观之戏剧者凡多。我愚不能文,特请贵报报导或作文以赞扬歌颂‘实边’、‘戍边’的爱国主义者。”

接到王震来信,《光明日报》遂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报导。198212月底,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期简报中刊登了新疆兵团团委副书记曹国琴热爱边疆的简要事迹。曹国琴原是上海复旦中学的学生会主席,1963年,她和31名同学放弃了留在繁华上海和考大学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塔里木军垦。1980年前后,很多人要求返城时,曹国琴坚定地说:我不后悔,永远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走过的这条路并没有错。我们离不开新疆,新疆也需要我们。正是边疆的艰苦环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看到新疆逐步繁荣起来,我们这些老知青都非常高兴,因为这繁荣中也有我们一份辛勤。”曹国琴还多次表示,“愿将忠骨埋天山”。王震看后十分高兴,指示秘书打电话给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建议要好好宣传这一典型,大力提倡“好儿女志在四方”的精神。

198610月,他得知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张希钦、工程兵副司令员徐国贤、成都军区原副政委金忠藩结伴退休后在新疆安家,十分欣慰,提笔给这三位原三五九旅老战士写信,信中说:“你们把天山当成家乡和归宿,是光荣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公民。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王震强调: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安心边疆、扎根边疆,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关心群众疾苦,为扎根边疆创造条件。

198433日,王震在看广播电视部总编室的《情况》时得知,新疆汉族干部不安心新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经济负担较重。1960年,新疆自治区取消了15%的边疆津贴,而其他边疆省区仍有边疆补贴;新疆的生活补贴是按1953年的物价定的,而当时物价已涨了十几倍。新疆的汉族干部职工在内地大都有亲人,他们回内地探一次亲一般花费都在千元左右,但其中报销的路费仅有200多元。王震立即在《情况》上作了批示。1988年,中央正式批准新疆恢复边疆津贴。王震鼓励兵团对居民住房建设进行改革,提出实行自建、互建或自建公助的办法。1985年春,他召集兵团领导同志商议此事,提出在住房问题上应是以连()为统一规划,在有利于武备的前提下,帮助军垦职工自建家园,逐步形成以团部为中心,平战结合的现代化小城镇群,以促进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有利于边防的安全和巩固。”

在王震深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兵团在新疆广袤的戈壁深处建起的二百多个小城镇,以独有的风姿屹立于天山南北。兵团的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为各族干部职工安心边疆、扎根边疆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199345日清明节,上午1130分,王震将军的骨灰伴随着鲜艳的月季、菊花和玫瑰,缓缓撒落在大雪初霁、晶莹夺目的天山之巅和他魂牵梦绕的石河子垦区。

人们清楚地记得:19801016日,王震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新疆”的长篇文章。文章中说:“革命岂须桑梓地,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我们党召开十二大的时候,倘若我还活在人间,我将申请辞去党的领导职务,退休到新疆来,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繁荣、昌盛而奋斗到底!如果去见马克思,我已委托战友和亲属,将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在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同新疆各族人民共享欢乐,同庆胜利。”

人们清楚地记得:198262日,王震在接见新疆兵团部分领导干部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多年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我准备辞掉一切职务,离休到你们这儿来。”

人们更难忘记:1991816日至24日,王震以83岁高龄最后一次视察新疆。短短九天时间里,他不顾年事已高,越天山,穿戈壁,走绿洲,视察了乌鲁木齐、石河子、喀什、巴音郭楞四个地州市。他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兵团农场、石油探区、驻疆部队调查研究,亲切会见自治区党、政、军和兵团的领导干部,看望离退休老红军、老干部、老农垦、老劳模、老知识分子和各族干部群众,与他们合影、亲切交谈,先后有四千多人受到王震接见。在石河子垦区,他不仅与部分老农垦促膝谈心,而且与农垦第二代、第三代座谈。他满怀希望地说:“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走过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是无比光明、无限光荣的道路。希望你们要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永远安心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23日,他又一次郑重地说:“我在1980年曾经说过,现在我重申,如果去见马克思、毛主席,我已委托战友和亲属将我的骨灰撤在天山上,永远同各族人民守卫在社会主义祖国的西北边疆。”24日上午,王震特意穿上维吾尔族民族服装,登上返京之路。在机舱门口,王震久久挥动手臂,向欢送的人群致意。在舱门就要关闭之时,王震缓缓地弯下腰来向新疆大地,向新疆各族人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挚爱,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编辑  季节)

 



*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