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

首页 | 

去除顽瘴痼疾需要“靶向治疗”¨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研讨会综述
原文刊登于 《经济导刊》2021年1月刊


/陈承新*

2020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审议了《关于2020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如何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中央政治局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对照检查的重点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强大政治定力和从自身做起,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整治“四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堵住了源头;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取得成果,人民群众普遍给予肯定。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在很多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比较严重,对党的事业和声誉都带来了恶劣影响。

20201212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京召开“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孔丹理事长主持。来自国资委、证监会、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社科院、中国石油集团、中信集团等单位共20余位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有了愈加清晰的认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新老交织,形成隐蔽式侵害

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中,一些地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新老问题交织,并以一些比较隐蔽的形式侵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

久治不愈——老问题没有解决

1.文件与实际脱节。制定政策、下发文件脱离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客观上造成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部分国企的党建工作为例,虽然发了不少文件,但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不能一体推动、深度融合的“两张皮”问题,仍成为一些单位常见的通病,出现游离于业务发展之外搞空头政治的现象。下级对上级不符合实际的要求习惯应付了事,而应付本身也是形式主义。

2.文牍主义难以消除。工作作风浮夸,依赖“文件治理”;文件写作形式上千篇一律,热衷“穿靴戴帽”或过度关注某些“新概念”的建构,对问题缺乏实质把握和深入思考;有些机关把文件和会议等同于制度本身,等不到上级相关文件和具体指示就不敢行动,忽略具体机制运行;下发文件“叠床架屋”。

3.“作秀”禁而不绝。一类是热衷于喊口号、做表态,不干实事,简单地用口头上讲政治替代实际工作,以政治性取代专业性,在形式上搞了大量无效劳动。在有些单位和地方,规避风险、避免违规变成最大工作动机。一类是在抓点上用足了力,由过去的“摆盆景”衍化为现在“造花圃”,但在总结推广上着力不够,或者无法推广。

新变异——纠治过程中产生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落实中央各项部署,并力戒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各级机关都加强了监督检查,但不同的工作组、检查组、督察组和整治办数量过多,检查人员队伍庞大,真正抓落实的力量却并不多;督查检查环节有各种名目,要求工作留痕、凡事必有记录,影响基层工作效率,也使基层人员放不开手脚。教育、科研等机构评估考核体系建设失当,人才难以上升。文山会海“名减实不减”,文件和会议的数量指标虽有大幅下降,但以“白头代替红头”“以微信代替文件”“以考察代替督查”等现象相当突出。

内容需要附着以相应的形式,但现实中的工作思路不尽相同,形式的界限和标准不易界定;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出现苗头时,往往上级看不到、同级不提醒、下级不敢讲,除非造成严重后果,很难及时惩处。

花样百出——新问题现出端倪

从机关到基层,各式各样的在线考评虽有清理,但面对满天飞的APP学习、学时排名、考核测试,以学习次数、笔记篇数、打卡计分衡量学习成效,仍是做不完、理还乱。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一些单位习惯用“平时”的方法应对“战时”的任务,沿用开会、发文、检查“三板斧”工作套路,造成一些防控措施浮在表面;有的地方多头指挥、多头检查、多头交办任务,令基层无所适从、疲于应付;有的部门热衷于层层填报材料,搞“表格抗疫”“数字治理”,却不问基层真正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治难的根源解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沉疴难愈,既有思想作风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问题。

政绩观错位,一些干部为己不为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是最能让群众产生直观感受的一大痛点问题,而其根源就在于官僚主义。部分干部理想信念上“缺钙”,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代之以错位的政绩观,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在形式上表现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或消极应付,搞文山会海、照本宣科,哗众取宠、粉饰太平。

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自身哲学素养和思想方法有短板,特别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学习不够。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干部、有些部门在工作中情况不明决心大,不顾实际情况蛮干,或不讲实际效果瞎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阶段,必须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坚决反对主观主义,持之以恒地开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群众路线教育,这是我们党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现有科层体系过于强调“顶格管理”,一些干部唯上不唯实

行政管理上普遍的科层制自身存在问题,虽然科层制在实际应用上有不可替代之处,但有了科层制就有了形式,就有了管理层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就可能产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其全面、集中、统一的领导如果不能与人民相结合,便难以避免行政化甚至官僚化的日益增强。

1.现有行政体系强调“顶格管理”。“顶格管理”追求“四个最”,即最全事项、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快速度,但这样的管理要求需要有最优化的条件和最高的投入成本,造成实际工作中习惯于层层加码。达不到上级要求,治理本领“失能”,只能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一定会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2.过程监管过于严苛。一是制度规定和执行都过严,导致“禁防束缚至不可动”,几乎每个人都有潜在违规违纪的可能,实际工作中不得不变通执行,滋生出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应对方式。二是督查检查不尽规范、简明,一些检查环节名目繁多、互相交叉,重在看形式看程序,忽视了实际成效,基层对各种监管检查应接不暇,导致在具体工作落实上缺乏足够精力。过去考核强调结果,现在考核强调过程,注重时间表、路线图,在过于细密繁琐的过程监管下,所有人都是被动执行者,干部难以放开手脚,丧失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动力。

3.现有体制下行政层级过多,基层的话语权不够。机构设置方面的简政放权还不到位,开展工作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尊重规律和专业知识,以增设机构和职能去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许多地方大有市场。

问责考核过度使用,一些干部敢想不敢做

目前,不少单位缺少信任、理解、宽容的文化氛围,没有容错空间。实际工作中存在考评、督查、追责过度使用的倾向,官员不敢主动作为,便搞起形式主义。

考核的评价认定有待完善。总书记讲“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是老百姓说了算”。但现在很多地方的考核评价认定是以督察组、检查组的结论为准,部分考核评价制度规定和执行相对严苛,考得太过频繁、内容复杂,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过于担心,被迫在面上多下工夫,考核汇报材料的写作无形中也成为判断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标准,不仅增加了地方机关和基层的实际工作量,本身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部分问责要求过严,实际上难以落实。问责的途径不对,没有问到实际情况上去,难以区分主观故意、客观失误还是条件限制,担责就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考核倒逼机制、责任状、问责制、一票否决等在一些场合过度运用,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督导问责严苛的情况下,越追求“顶格管理”、越机械僵化地执行,就越能安全避责。

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建议

结合上述根源解析,研讨会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采取“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常态化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究其本质属于一种浮于表面的虚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关键在于在方向和制度既定的情况下有效改进作风、推进工作,真正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认识根源入手,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非一日之功,需要常学常新。

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就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领导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体现在通过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来建设党,从政治上、思想方法上、作风上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与守土有责、层层落实的行政体制构成了国家治理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至今,党中央在不同阶段都提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党建主题,但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作为我们党的建设中一以贯之的重要问题。

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利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不止的情况下更应大力发扬,即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现行行政体制的同时,坚决贯彻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不追求“顶格管理”,注意避免简单地用从严管理代替党的建设,下大力克服党内存在的唯上不唯实、唯责不为民的不良习气。

全面加强党的工作,需要科学把握好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关系。一方面,把当前的反腐倡廉任务与长期的依法治国、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在强化“四个意识”,强调忠诚、干净、担当的基础上,长期坚持将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与反对官僚主义的群众路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带头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从严治党更好结合起来。

要重视总结经验,善于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以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作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武器,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个不断纠正缺点和错误的内在机制,有力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党内的蔓延。

加强科层体系内部运作机制革新

科层制容易自发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但不能因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把必要的科层机制取消。现代社会组织的管理离不开科层制,但必须避免科层制带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科层体系内部运作机制革新有一条原则,不能用文件的叠床架屋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也不能用行政命令来解决官僚主义问题,必须切实有效地改革文风会风。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以下方面的革新:

1.上传下达的内容革新:文件下发把握适度性,聚焦主要问题、重点领域、难点痛点,切中肯綮,避免下级消化不了。注意改进文风,向毛泽东同志的文风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话报告简明扼要,理论类文章简洁深刻,电报与指示类文只交代任务、不说明理由、少说道理,内参类文要坚持反映真情况、真问题、真信息,反对过多的“穿靴戴帽”和不针对时弊的“概念创新”。

2.上传下达的形式革新:减少会议层次,尽可能多使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如视频会议等形式,缩减开会传达等流程。规定限制会议经费,严格规范报销流程。

3.上传下达的组织革新:可以学习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办法,推动中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把传统的科层化组织转变为多中心驱动的科层组织,以新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府运行的扁平化。加强基层力量,适当削减中间层级,进一步简政放权。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需要上级的顶层设计与下级良性互动的过程,在不断碰撞中去发现形式和实质的一些边界。

4.上传下达的规制革新:一方面,进一步清理冗杂的规章制度,明确制度边界,以“制度简约化、执行严格化”为目标,开展规章制度的清理。另一方面,注意增强和发挥制度的整体效用,减少碎片化;对于如何增强各部门相关制度的系统协调,比如干部选拔、考核、管理、激励、监督、保障等各项制度之间的联动性,应开展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改进督导评估机制的合理化设计

要警惕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督导机制内部产生形式主义,既不能以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也不能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形式主义。一方面要简化评估。机制建设上要注重层级设计的合理性,减少评估机构,简化评估项目。另一方面要适度考核。考核要把握好倒逼制、责任状、一票否决等机制的实际运行效用,既要发挥其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抑制作用,又要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滥用考核机制。在具体方法上,要多重视实际情况,避免过于求全责备,不把考核指标作为评判干部作为的唯一依据;考核督导工作坚持把握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的平衡,在“规定动作”之外,鼓励部门和干部以“跳起来能摘到”的标准精准设置“自选动作”,并将之纳入考核督导,赋予分值权重。鼓励各地方积极探索,经专家评估,最后制度化。

在干部选用培养上强调实践经验和专业的匹配度

干部选用如果没有专业化标准,不了解基层,不了解企业等各类组织,也没有专业知识,必然产生官僚主义,若是发生在专业部门,问题会进一步放大。因此,需要提高干部队伍的全面素质,解决好不会做、不敢做的问题;及时调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解决好做不了的问题。可以将在信访办、维稳办、扶贫办等与基层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岗位历练作为干部选拔晋升的一个条件,并将阶段性的部队化集训、革命传统体验等作为干部教育的重点组成部分。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倡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工作一线调查研究,经常接触群众,准确了解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实际工作上,坚持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在方向上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

上述建议,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结合起来,实际上是通过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党风政风,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的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强干部动员机制的整体联动性,以期形成更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编辑  杨利红)



¨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20201212日召开的“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题研讨会综述,由陈承新整理,杨林修订。

* 陈承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副主任。